很惊喜,不是迂腐意淫的青春题材,也避开了潜在的“女性贫困”的卖惨线,叙事上想要摆脱同类片标签的用意显而易见,举手投足透着“千禧一代”的气息. 拍摄上关于港深两地的特征并不鲜明,私以为其实做出区别来更是有意思的,只用了一场游艇戏,一场“城寨”戏,还有点缀一样的“过关”,平淡勾勒,觉得不是很够. 但公共场合的拍摄,本来就受到许多限制,而以大量外景、社会状态加入叙事恰恰是港片的特质,所以本片中香港团队的能量也更为突出,连带着将人物的心意也向港口这一边倾斜. 这种尝试是有意思的,这样一来全片还是显得平淡. 声音设计上,那些白色噪音、细微的“小声音”很出色传神,男女主之间的情绪浮动非常天然、抓人. 最遗憾是同窗友谊的处理,从一开始就是主人公最在意的事,却没有延伸,打架也潦草. 不觉得是优秀,但很期待导演的下一部. 自我构筑寓言式电影的典范,在统一自洽的前提下,对特定年代的政治议题及身份认同做出了绝佳的探讨,二战阴影下的个人命运给出了完美解读,在去处时间点后的文本中,更是放置了法制与个体在宗教与社会中不同定义等话题,最为人称道的是,文本并未限制住讨论方向,反而是在不断行进中扩展开来空间,在单一剧情线下,竟然可以给予了观众没有准确答.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大岛渚在有限的资金之下,极力的去除舞台感,首先做的就是人物背部环绕镜头的使用,在轴线一侧进行镜头运动造成视点转移,其次不规则构图方式的选取再者是利用空间特性,根据真实环境来不断转换空间背景,还尽量的利用人物的大幅度走位,最值得说的是,由叙述引出的心理空间与潜意识、甚至虚构地域,进而得以使外景出现,减少舞台.